人民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许秀花报道:随着近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加强,全球变暖问题逐步进入普通公众的关注视野。今天,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委员会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京举办了首期《绿色能源论坛》就《二氧化碳减排,水电行业能做什么?》邀请能源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畅所欲言。
国务院能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国家发改委新能源处处长史立山、中国水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等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近几十年来,随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人口的飞速增加,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这将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旱涝灾害严重,飓风力量增强频率提高。还将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属于低碳或非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份额,将有助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目前,由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居高不下的成本和价格,全力发展物美价廉、且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电就成了我国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方针。
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不涉及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含碳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不会产生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相比于火电,其二氧化碳减排效应非常可观。如,根据研究人员对加拿大的各种水电、火电厂的实测结果比较,得到的结论是:按照加拿大现有的情况折算,同等发电规模的水电厂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只相当于火电厂的1/50。而根据瑞士联邦水科学技术研究所制定的绿色水电评价标准,瑞士每百万千瓦时水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到4吨,相应的百万千瓦时火电排放高达850到990吨。数据说明,如果在瑞士产生同等电力,水电与火电两种发电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距,可能高达200到300倍。而我国三峡工程每年发的电相当于减少五千万吨煤,一亿多吨的二氧化碳和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硫排放。
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虽然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一直维持着良性的“碳循环”,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从始至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超于了过去的水平。同时,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的比例大为较少。而地表水域的逐渐缩小以及降水量的降低,也使得被溶解的二氧化碳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失衡。
能源供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必要保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会也不可能放弃对能源的需求。
强调二氧化碳减排,一方面要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强调节能,在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从能源供给的角度强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无碳或低碳能源的比例,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能源结构,不仅是能源供应保障的问题,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个国家水电开发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其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以及减缓温室效应所作的贡献就越大,则意味着这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所实际履行的环境承诺越巨大。
为此,首先应明确水电是能带来巨大减排效应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实现中国政府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承诺,中国应大力加强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不同光谱的光波有不一样的吸收和选择作用,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光的辐射非常容易进行选择性吸收,而地表上物体的辐射波长一般却很难穿透二氧化碳层。因此所以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时,一方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地表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地表上物体的辐射穿透二氧化碳的能力随之减小。这样地球就仿佛罩在一个玻璃温室里一样,外面的热量不断进来,里面的热量却散不出去,于是就形成了“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别的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除此以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