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下一个打卡点,可以乘坐无人巴士,车站停靠,扫码上车;走得累了,想买瓶水解渴,不多时便能等来一辆无人售卖车,招手即停,扫码开门,取货后自动扣费;若看到四四方方、大约1平方米的直升机索降点,可以点个外卖,歇脚的工夫,奶茶、炸鸡便会“从天而降”……
游客们都没适应这样的“无人”场景,不时发出惊叹,“这车没人开,自己在走!”“直升机送外卖,有人遥控吗?”
这些年,合肥骆岗公园经历过多重身份。1977年,骆岗机场启用,后升级为国际机场,成为合肥的空港门户;2013年5月29日,最后一架飞机降落骆岗,机场正式谢幕;2023年9月,作为第十四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骆岗转型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现在,天上无人机、地面无人车、水里无人船,骆岗公园又承担起建设合肥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的任务。
骆岗几次“变身”的背后是合肥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考量。合肥的江湖名声很响亮,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也有人叫它“赌城”。新一轮城市较量,合肥押宝全空间无人体系,骆岗公园是一个窗口,看得到整座城市的勃勃雄心。
航站楼得到保留,上方“合肥”二字仍然挺立;机场跑道和停机坪原先是水泥地,现在都种上了绿草,叫“梦想大草坪”,仍然宽阔平坦;全向信标塔得到抬升,高约60米,成为骆岗公园富有科技时尚感的新地标。
1977年底,合肥骆岗机场建成启用,高峰期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在老合肥人心中,骆岗机场集结了一代人的城市记忆。有的老人还记得,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上的合肥地标就是骆岗机场航站楼。
因为城市扩张,原本位置偏僻的机场渐渐占据了靠近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不远处,高楼大厦一幢幢拔地而起。2013年5月29日,随着最后一架飞机降落,骆岗机场的使命落幕。
此后10年,机场的开发利用非常关注。是推倒重来,再造一座新城,还是沿袭城市地脉的风物、基因与记忆,加以改造利用?有人建议骆岗干回“老本行”,用来发展通用航空,有人建议建设大型主题公园,还有人认为,应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写字楼和高端住宅。
按照公园运营的寻常思路,一般通过丰富业态入驻、经营空间出租赢利。“在设计之初,我们便计划招引科技公司入驻,展示最新产品。”合肥滨湖科学城城市空间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说,“通过骆岗公园,希望我们大家认识合肥的‘科里科气’。”
“无心插柳柳成荫”,转型后的骆岗公园成为低空经济和无人驾驶相关产业难得一遇的理想试验场——
老机场的优势还在,周边空域干净,没有高层建筑,没有学校、党政机关、加油站等,停机坪和跑道又足够宽阔平整,起飞的阻碍不多;公园位置靠近市区,也是合肥新生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人流量足够大,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条件。
去年9月,杭州无人机企业迅蚁迫不及待地在骆岗设立运营点,派来2名员工和4架无人机,专门配送外卖。合肥城市经理是“00后”小伙子闫宝林。
渠道搭建很不容易。用餐高峰期,现有外卖平台出餐都来不及,哪有工夫再配合无人机送外卖?一开始,基本上没有商家愿意入驻迅蚁的下单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园运营方都来帮忙协调,外卖配送才得以开张。
定价又成为问题。在杭州某些运营点,一单外卖运输费用将近30元。迅蚁入驻骆岗公园后,几次调低配送价格,现在每单配送费大约为9元。闫宝林说,仍有顾客没有办法接受这一价格:“飞机索降飞过去,我们也过去跟顾客聊,有的说一杯奶茶10元,配送费就要9元,太贵了。”
另外,目前外卖配送仍要“费”人。骆岗公园内,入驻无人机外卖配送平台的商户大约10家,顾客点单、外卖出餐后,得由工作人员送至无人机能够降落的起降台,起降台也叫靶标,将外卖挂载上机,再分发至各个索降点,外卖盒子通过空降绳索抵达地面。“没办法做到无人机直接取餐,不然每家商户门口都要建起降台,很难实现。”闫宝林说。
骆岗公园共有17个无人机索降点,到现在,共配送外卖将近1500单,节假日是高峰期,单量每日将近100单。以索降模式配送,骆岗公园是迅蚁首个落地运营的点位,经验或教训都很宝贵。
安徽企业中科星驰累计投入14台车辆,包括4台无人驾驶观光巴士、4台无人清扫车、6台无人售卖车,开展日常运营。无人售卖车最受喜爱。清明节假期几天,售卖车内商品的销售额有900多元,若按照每瓶矿泉水2元计算,6台车完成了400多单交易。
亿航每天在骆岗公园进行飞行测试,游客纷纷驻足,仰着头拍照观看。商业化尝试也在积极谋划中。未来,骆岗将会开通园内航线,建设两个“空中的士”枢纽,功能类似地铁站,游客可买票乘机,高空俯瞰公园全景。
到时,有了多种“黑科技”加持,骆岗公园作为合肥城市新地标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这么多企业为何都找到骆岗公园?这或许能从合肥与亿航的故事中找到部分解答。
一开始,双方端坐在会议桌前,聊得很正式。“我暗恋你们亿航很久了,一定要马上过来。”虞爱华用玩笑话表明态度,会议气氛立马火热起来。同行的合肥干部大约10名,分别来自不同的县、区、管委会,纷纷发言,争先恐后地邀请企业落地。
在低空经济领域,亿航是领先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科技公司。亿航2019年底成功上市,成为城市空中交通行业第一股。
低空经济发展初期关于产品的行业标准还是空白,民航局派了二三十位工作人员常驻工厂,一台一台测试和验收。直到现在,成熟工厂产能每年不到600台。
飞机能造出来,还得能飞起来。我国管理空域的主体单位不仅是地方政府,向军队和民航系统报备过审是“起飞”的先决条件,需要协调各方意见。
大家对载人的无人机产品不太信任:“这就是一架无人机加了几个翅膀,安全吗?靠谱吗?”
在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无人机起飞的阻力更大。新型的低空产品和传统飞行器存在竞争关系,功能能替代,并且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较低、运行所需空间更小,优势显著。接纳新生事物,意味着加速传统优势的衰落,一些地方比较犹豫。
况且,“飞行的士”当时仍在“襁褓”中,尚未拿证,无论是规模化量产,还是商业化运营,都不成熟。一位企业负责人参加过几次不同地方组织的专家论证会,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几位航空工业专家听完背景介绍后,毫不客气地指出:“你们今年肯定拿不到证。”
“合肥速度”很不一样。亿航确定落地合肥时,双方“搭上线日,被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接见;17日,合肥代表团到广州考察,当场亮明态度。
几天后,亿航两位负责人背着包从广州到合肥,设立亿航华东总部,临时办公桌是一张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的乒乓球台。
2023年10月13日,亿航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获得“TC证书”,即型号合格证。今年4月,亿航EH216-S又获颁行业内首张“PC证书”,即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这款航空器率先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去年10月18日,合肥宣布与亿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肥市计划为亿航提供总价值1亿美元的各项支持,包括协调或促进不少于100架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采购订单,以及资金支持;而亿航将华东区域总部设在合肥,同时参与合肥的全空间无人系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并在合肥的骆岗中央公园开启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常态化运营。
“‘三图’分别是布局图、全景图和施工图,‘四表’包括重点企业表、研发机构表、招商对象表和行业协会表等。”合肥市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处长陈思给记者展示,几条关键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重点企业都被登记在册,实线框住的是已经引进的企业,尚未落地的企业则用虚线框表示,而研发机构、行业协会是潜在的“媒人”。
合肥对外招商,只需按图索骥。信息经常更新,去年,不少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如合肥所愿,“由虚向实”。
关于合肥的“赌城”名号,故事很多。2007年,合肥为了让京东方项目落地,承诺以财政兜底为项目筹集资金90亿元,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2017年,合肥把目光转向存储芯片,拿出100多亿元,和北京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长鑫存储;2019年,合肥再次出资,用70亿元成为蔚来汽车的“救命稻草”。
2005年至2010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抢抓第一轮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机。2010年,京东方六代线投产后,不仅结束了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100%依赖进口的局面,还吸引了不少上下游企业来配套集聚,形成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在此时打下了基础。
2015年至2020年,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合肥再次站稳赛道。现在,合肥共有6家整车厂,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74万辆,今年可能达到120万辆——产业链上的项目仍在不断落地,前不久,福耀玻璃的生产基地在合肥肥西开工。
回过头看,合肥几次“下注”都有相似逻辑。通过引进链主企业,逐步完成整条产业链的落户,这几乎成为一种“合肥模式”。
这一路径行之有效。看去年的数据,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的产值中,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贡献达到54.7%,而在其他城市,这一数字一般在34%到43%之间。2023年5月,陈思所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处成立,专门“陪伴”相关企业成长。
合肥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前瞻布局五大先导产业集群,空天技术位列其中,而低空经济则是当下最热门的赛道。
合肥还有另一张“科创”王牌。2022年11月,我国首个国际先进的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在合肥挂牌成立,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建设和研究重担通过这一机构落在合肥,同样涵盖低空经济领域。
两相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低空经济成为合肥瞄准的下一个目标。无人机制造产业链很长,其上游可拉动材料、机载设备、航电、电池、电机等产业,下游则涉及低空观光、城际交通、城市救援、飞行培训等服务应用。而引进亿航、迅蚁等行业领先企业,是合肥一早便计划好的先手棋。
不过任何投资决策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低空经济目前方兴未艾,今后能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是未知数。合肥早已懂得这一个道理,“投资不只是一时选择,我们从始至终在‘陪伴’头部企业成长。”陈思说。
合肥组建低空经济发展专班,专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每两周开一次会,专班直接向市有关领导汇报工作。会上特别关心没做成的事情,谁在做、怎么做的、什么原因、下一步打算、回话时间点,专班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会不会掉下来?途中砸到人怎么办?外卖运输途中发生倾洒,是哪方的责任?在闫宝林忙着与合肥另一个景区岸上草原沟通合作的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无人机配送的安全性和稳定能力的质疑仍然存在。
正如陈思所说:“无人机造出来不难,飞起来挺难,最难的是飞出经济业态。”正因如此,“飞”出骆岗公园,继续开拓应用场景成为目前产业培育的重点。
作为“中间商”,专班会对场景方先进行一轮基础的知识普及,讲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讲合肥整体的产业布局,再让相关企业过去对接。
“好多资源由政府帮忙对接,消防、公安、旅游景区等场景方,专班干部都带着我们过去交流。”采访闫宝林的当天下午,他刚参加完一场对接会,专班牵头组织,无人机企业和快递公司参会,共同寻找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场景中的应用。
“我早上刷牙的时候,经常接到专班的电话,把我之后几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落地合肥的一家公司负责人说。一次他实在抽不出时间,专班成员代替他向合肥市消防支队做汇报,飞机参数、飞机型号、飞行状态等数字都讲得一清二楚。
另外,随着上天的无人机数量增多,飞行范围扩大,架设空中交通的“红绿灯”也被提上日程。
“未来的城市空中要飞起来,需要法律制度、信息传输、地面保障等,现在还全是空白。”合肥滨湖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袁程介绍,骆岗公园同步建立了可视化的骆岗底座,绘制厘米级高精地图,在立体空间做了3000万个切片,也就是说,后台查看飞机位置能够详细到极致。以此为基础,通过示范项目,不断产生新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建设管控体系、防控体系、感知体系等,形成全空间无人体系运行的规范化样本。
“现在,在无人机领域,我们和国际领先水平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陈思说,这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宝贵机会。此前,飞行器的话语权不在中国,飞机制造、维修、保险等民航系统的行业标准,不少由外文文献原文翻译而来。
去年底,《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合肥计划在2024年基本建成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合肥乐见其成。能预见的是,随着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因为提前招引了一批链主企业,合肥将形成无人机行业相关企业的集聚,从而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占据先机。
10年前,无人驾驶航空器被“藏”在组装工厂里;现在,它们开始在骆岗公园等示范场景中率先起飞;大胆想象一下,10年后,飞过你我头顶的飞机,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驾驶员位早已消失。那时回望,也许,一场改变每个人生活的科技变革正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