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藏地理】西藏自治区地理概况自治区乡土知识要点
TIME: 2024.08.09

  根据西藏佛教故事传说,族的祖先源于阿尔泰山、冈仁波齐峰和天山相邻的六个原始氏族,既六大姓氏(噶、哲、扎、党、讷沃、韦达)。象雄的核心在今天的阿里地区,极盛时期的象雄可能统治过整个藏区。象雄语属于藏-喜马拉雅语群的西喜马拉雅语言支。苯教的崇拜对象是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等自然物和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苯教徒头裹黑巾,佛教徒称苯教徒为“黑教”。

  聂赤赞普(约前127年即位)是吐蕃传说中的第一位赞普,从他开始,吐蕃逐渐脱离象雄王国的统治。与此同时,在今日喀则地区的苏毗古国(东女国)崛起。象雄国家逐渐走向解体。象雄衰落后,唐旄国崛起,成为北接于阗,东接苏毗,西至天竺的大国。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唐旄国是葱茈羌(羌族)建立的国家。“发羌起源论”认为蕃人的祖先也是羌族。

  总而言之,在6世纪以前,青藏高原上有很多小国和部族,多说古藏语。也有羌人和鲜卑人的后代。这些部族中最强的毫无疑问是,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的吐蕃部族。根据吐蕃史书记录,松赞干布是雅鲁王朝的第三十三任赞普,629年到650年在位。恰逢竺可桢曲线中的温暖盛期,他大幅扩张吐蕃的版图,南越喜马拉雅山脉,东至青海谷地,使吐蕃崛起为强国。

  松赞干布通过和泥婆罗的联姻(迎娶尺尊公主),学习到先进的印度文化。吐蕃内相吞弥·桑布扎以梵文为蓝本创制了藏文。通过和大唐联姻(迎娶文成公主),藏区的文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松赞干布去世后,大相禄东赞继承政策,完善法律,清查户籍,确定赋税。吐蕃逐渐有了和大唐争夺西域的实力。670年,禄东赞之子,论钦陵在大非川击败薛仁贵领衔的唐军。

  赤德祖赞/尺带珠丹(705-755年在位)是第二位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赞普。金城公主入藏,给高原人民带来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资源。715年以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交好阿拉伯、突厥等国。751年,怛罗斯之战,阿拉伯人击败唐人,西域诸国和葱岭国家都臣服于吐蕃。752年,南诏王阁罗凤臣服吐蕃。吐蕃逐渐走向极盛期。

  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是第三位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赞普。763年,吐蕃人攻占长安。769年,清除反佛的苯派大臣。请那坨烂寺的寂护和密宗大师莲花生宣扬佛法。与苯教徒辩经后,彻底废除苯教,建立佛寺、佛塔,要求群臣信奉佛教。南下攻打摩揭陀国,夺取大量佛教圣器。随着唐王朝衰落,吐蕃完全控制西域,葛逻禄和吐蕃形成同盟,共同对抗唐-回鹘联盟。此为吐蕃的极盛期。

  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唐将韦皋多次对蕃取胜,并争取到南诏内附大唐。吐蕃的扩张时代结束。公元821-823年,唐与吐蕃达成舅甥关系的长庆会盟。两国确认边界,尊重对方的领土主权,争取和平共处。841年,朗达玛灭佛。843年,吐蕃内部爆发“伍约之战”。869年,地方奴户叛乱爆发。877年,起义军攻破王城,王朝崩溃,青藏高原两百多年的统一局面走向终结。

  就在中原陷入五代十国的混战时,青藏高原也处在群雄割据、互不统属的大分裂局面。在10-12世纪间,比较强大的是唃厮啰国(1008-1104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西藏的分裂是政治上的各自为政,文化上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教派形成,佛教把此阶段称为“后弘期”。和吐蕃帝国的“前弘期”相对应。

  1240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进入西藏。1247年,萨迦派高僧萨班与阔端会晤,即“凉州会盟”。确立了蒙古和西藏特殊的政治-文化同盟关系。1253年,萨班的侄子八思巴与蒙哥汗之弟忽必烈会晤。忽必烈对佛法很感兴趣,并封八思巴卫国师。1264年,忽必烈在击败阿里不哥后,设立宣政院,八思巴以国师身份统领该院,下设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即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管理西藏的军政民务。八思巴根据藏文的拼音方式,创造蒙古文字“八思巴文”,1270年被册封为“帝师”。

  蒙古帝国分裂后,西藏以宣政院属地,归属大元帝国。元朝灭亡后,朱元璋遣人入藏,册封西藏各地僧俗首领。1372年,元朝最后一任帝师归顺明朝。明人奖西藏称为“乌斯藏”,设立乌斯藏和朵甘两个卫,各设都指挥使司“管理”。但实际上,明朝并没有实际统治过西藏,没有派驻军队,也没有实权官员入藏。只是封委当地有势力的僧俗首领任职。1565年到1642年,藏巴汗统治藏区的中心区。

  1642年,卫拉特蒙古的固始汗灭藏巴汗,建立和硕特汗国,基本统治整个西藏(除拉达克地区)。1716-1717年,大策凌敦多布袭杀汗,准噶尔汗国灭亡和硕特汗国。1720年,清军入藏成功,驱逐准噶尔人。1751年颁布《西藏善后章程》。雍正、乾隆二朝的治藏政策卓有成效:设立驻藏大臣;调整西藏地方的政教管理体制;赐封、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号;确立金瓶挚签制度;确立西藏涉外事务、边境国防事务归属中央等原则。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临时约法》明确规定:西藏是民国是22个行省之一,中华民国对西藏地方拥有主权。1912年7月设立蒙藏事务局。但实际上,没有办法进行实际统治。1912年到1951年间,西藏在政治上是独立的,并且深受英国的干涉和影响。1950年10月,张国华率领第十八军入藏。解放昌都。噶厦政府开始和平谈判。1951年4月,进入西藏内部。1951年5月23日,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实现全境和平解放。1965年9月,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阿里地区,面积33.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2.3万。阿里是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有独特的高原自然地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相聚之处,平均海拔4500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发源于此,所以有“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称号。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阿里地区是象雄古国、青藏古文化的发源地。阿里地区下辖7个县:噶尔县、札达县、普兰县、革吉县、日土县、改则县、措勤县。

  那曲市,面积35.3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单位,占西藏总面积的30%。那曲的藏语含义是“黑河”。那曲人口有50.5万,藏族人口占比高达96.77%。那曲有许多大湖:达孜错、鄂错、乃日崩错、错木如错、夯措。主要景点是:唐古拉山-怒江源风景区、纳木错、草原八塔。那曲市下辖1个主城区:色尼区。还有10个县:尼玛县、双湖县、安多县、聂荣县、巴青县、申扎县、班戈县、嘉黎县、比如县、索县。

  日喀则市,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有80万人口,其中90%是藏族。日喀则是后藏地区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喀则的藏语含义是“如愿以偿的庄园”。是历代班禅驻锡之地,桑珠孜宗堡、江孜古堡是曾加的政教中心。日喀则是西藏拥有口岸最多的城市,有亚东、樟木、吉隆三大口岸,是连接南亚的桥头堡。日喀则有萨迦寺、白居寺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在定日县还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日喀则市中心在桑珠孜区。下设县多达17个:仲巴县、萨嘎县、吉隆县、聂拉木县、定日县、定结县、岗巴县、亚东县(就像一把刺向印度的尖刀)、昂仁县、拉孜县、萨迦县、白朗县、康马县、谢通门县、南木林县、仁布县、江孜县。

  市,西藏自治区的首府。面积2.9万平方公里,有86.8万人口。唐代称为逻些城。是前藏文化的中心,也是卫藏地区的中心,更是青藏高原的中心,藏传佛教的圣地。城市版图大致对应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流域。主要景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八廓街、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下设城关区、达孜区、堆龙德庆区、曲水县、尼木县、当雄县、林周县、墨竹工卡县。

  山南市,属于前藏地区,史称“雅砻”,处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素有“西藏粮仓”的说法。传说中神猴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之地。吐蕃历史上的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宫殿、第一座佛堂、第一部经书,都诞生在这里,是卫藏文化的摇篮。据说是悉补野部落的首领第一代赞普聂赤统一牦牛部落建立了联盟政权,建立了世袭的赞普制度。

  山南市面积7.9万平方千里,人口35万,下辖乃东区、浪卡子县、贡嘎县、扎囊县、琼结县、桑日县、曲松县、加查县、洛扎县、措美县、隆子县、错那市。

  林芝市,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人口24万。林芝是工布古国的故地,“工布”的藏语音译是林芝,意为“太阳宝座”,是川、滇、藏交界之处。藏族人口占74%,汉族占17%。门巴族占5%,还有珞巴族、僜人等35个少数民族。林芝下辖有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市、朗县、波密县、墨脱县、察隅县。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水力资源富集区、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就在这里,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的称号。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俗称“康巴”、杯誉为藏东明珠、藏东门户,位于西藏东部、澜沧江上游,处在西藏、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昌都是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交汇处,昌都藏语意为“水汇合之处”。昌都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76万。昌都下辖:卡若区、边坝县、丁青县、洛隆县、类乌齐县、江达县、八宿县、察雅县、贡觉县、左贡县、芒康县。

  昌都市和那曲市东部的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林芝市东部的察隅、波密、墨脱,以及青海省的玉树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自治州、云南省的迪庆自治州构成了康区。实际上,康区本来有一个独立的西康省。建国初期也有过西康省和昌都地区两个单独的建制单位,但后来都撤销,西康并入四川省,昌都并入西藏自治区。

  西方世界称西藏为Tibet,是蒙古语“吐蕃”一词的英文转译。明朝称西藏是“乌斯藏”,清朝称西藏是“卫藏”。根据青藏高原本地居民的看法,日喀则、为中心的地区是“卫藏”,昌都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康区”,青海地区是“安多”。直接体现在清朝、民国时期的行政地图中,青藏高原由阿里、后藏、前藏、康、青海、四川多个部分所组成。卫藏是藏文化的大本营,卫藏方言是西藏的主要语言,具体细分成卫、藏、阿里三种小方言。藏北地区使用康地方言。

  ①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要防内源氧缺乏症),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河中游河谷平原,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以风光秀丽、历史悠远长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②昌都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③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市与山南地区,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国境线米以上。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后藏生活,日喀则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④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市、山南市相连,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市、那曲地区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被称为西藏的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⑤山南是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⑥那曲市,西藏自治区地级市,那曲曾名“黑河”,因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流经境内而得名。那曲市地处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于羌塘高原的东端,山地连续分布,被众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罗棋布。

  ⑦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

  4.非流动人口:全区非流动人口总数为317.55万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

  5.地理位置:北面与新疆尔自治区、青海省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云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地形地势: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全区地形可分为藏北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藏东峡谷地带三大区域。境内山脉大致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一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境内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5座,其中,海拔8848.6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中尼边界上。

  7.气候: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1443.5-3574.3小时,气温低,积温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2.4°C-12.1°C,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月平均气温6月或7月最高,1月最低,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在15°C以上,气温日较差冬季大、夏季小。降水少,季节性明显,夜雨率高,年降水量在66.3-894.5毫米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规律,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0-95。干季时间长,多大风,夏季多冰雹和雷暴,大部分地区年大风日数在3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高达100-160天,以冬、春季最多,西藏冰雹多,居全国之首。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区域气候变暖明显,尤其是1991-2010年西藏增温强烈,升温率达0.79°C/10年,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区域。

  8.河湖:西藏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河流、湖泊是最重要的部分。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8条,大于2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多达100余条,是中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亚洲著名的长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都发源或流经西藏。西藏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达2.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有816个,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有3个,即纳木措、色林措和扎日南木措。西藏有冰川11468条,冰川面积达28645平方千米,占全国的49%,冰储量约2533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5.32%,年融水量31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3.4%,均居全国之首。

  9.资源:全区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铬、铅锌银多金属、钼、铁、锑、金、盐湖锂硼钾矿、高温地热、天然矿泉水等,均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中,铬、铜保有资源储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及高温地热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①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

  ②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

  ③甘丹寺,位于达孜县境内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充足表现出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寺庙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

  ④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⑤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

  1.2012年暑假,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做“那达慕”的盛会,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七十载沧桑巨变,九万里风鹏正举。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读青藏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3.70年来,西藏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下列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材料: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针对这位朋友的下列建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说明。

  (1)图中A处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_______,该市有“_______”之。

  (2)本区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________谷地和青海省的湟水谷地。本区特有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其次还有小麦、豌豆、油菜等,由于________,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2021年8月19日10时,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家住昆明的小明妈妈准备带小明到西藏去看望驻守边陲的小明爸爸,并参加本次盛会。读“下图的青藏地区示意图和甲、乙景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出发前,小明查阅青藏地区有关的资料了解到:青藏地区具有__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由于受地形影响,主要种植青稞,且集中分布于①______谷地和湟水谷地。

  (2)如果小明和妈妈选择乘坐火车前去西藏。他们的乘车线路是:从昆明出发,沿成昆线,宝成线,陇海线,兰青线到西宁,到西宁后又沿F_____线)他们在乘火车从西宁到的途中,他们还多次看见成群______(甲图所示的动物)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青草。

  (4)到达后,他们参观了世界遗产______(乙图所示的著名宗教建筑);晚上漫步在大街上,看见明亮又无输电线路的街灯,请推测该街灯的能源来源于______能。

  【解析】由题目可知,2017年暑假,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名为“那达慕”的盛会,说明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内蒙古,这里的蒙古族每年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故选B。

  【解析】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牦牛,A错误。青藏地区海拔高降水较少,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B错误。西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是河谷农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C正确。西藏地区粮食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D错误。故选C。

  【解析】西藏地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不适宜发展种植业,A错误。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挖石采矿,发展重工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B错误。这里冻土层厚,开山凿洞,发展交通业难度大,并不可行,C错误。这里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可以研发技术,开发新能源,D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地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以畜牧业为主,代表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

  【解析】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详解】(1)到青藏地区旅游,因为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造成游客体力消耗大,所以游客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

  (2)到青藏地区旅游,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所以游客的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品。

  (3)到青藏地区旅游,因为该地区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所以游客的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

  【解析】(1)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读图可知,A是市,因该区域晴天多,光照强,加之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辐射更强,被称为“日光城”。

  (2)青藏地区海拔高,发展农业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由于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解析】本大题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青藏地区示意图和甲、乙景现图等图片为素材设置试题,涉及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分布、交通线路、特有动物、世界遗产建筑、清洁能源等知识,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以及区域认知能力。

  (1)青藏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具有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地势高、热量不足,故种植的农作物为耐高寒的青稞,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比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和青海省的湟水谷地等。

  (2)从昆明到,所经过的铁路线为成昆线、宝成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F是青藏铁路,在西宁与兰青铁路连接。

  (3)据图可知,甲图中动物为牦牛,适合青藏地区高寒的特点,是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

  (4)乙图是布达拉宫,是著名的佛教建筑,也是著名的世界遗产;青藏地区太阳光照强,街灯明亮又无输电线路,故可以推测其能源可能来源于太阳能。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

  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每时每刻文末留言联系标注明确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详细的内容。顺手点击文末四符